龍紋身的女孩.jpg 龍紋身的女孩 (Man som hatar kvinnor) / 作者:史迪格.拉森 (Stieg Larsson)

老爺不顧我的提醒,隨便拎起這本書當睡前讀物,結果一發不可收拾,讀到凌晨三四點,不能罷休,隔天頂著熊貓眼去上班,整個人還興奮地沉浸在精采的故事情節中。我喜歡這本書的原因之一是作者史迪格.拉森本身就是財經記者,他將許多瑞典真實的新聞事件穿插在小說中,當然人物劇情是虛構的,但閱讀的同時,好像我也置身在這個相隔幾萬哩的北歐國家。史迪格.拉森原本計劃撰寫以「千禧」為名的一系列小說,可惜天妒英才,他在2004年完成千禧三部曲後,就因為心臟病逝世,甚至還來不及看到這本首部曲出版,在全球大賣。老天開了一個玩笑,但一點都不好笑,讓人扼腕。

 

 第十三個故事.jpg

第十三個故事 (The Thirteenth Tale) / 作者:黛安.賽特菲爾德 (Diane Setterfield)

作者黛安.賽特菲爾德是一位說故事高手,書中的主角也是說故事高手,雖然一開始有點沉悶,作者還要故弄玄虛夾雜鬼魅的氣氛,但到書的中段,我便被那奇特的發展深深吸引,欲罷不能。

 

 

 

 

生活在他方.jpg生活在他方 (La Vie Est Ailleurs) / 作者:米蘭昆德拉 (Milan Kundera)

整本書圍繞在一九五四年以後中歐的共產主義革命時期,一個出生在捷克的年輕詩人,他短暫而夢幻的一生。米蘭昆德拉用大篇幅介紹詩人的母親,讓讀者更瞭解詩人的成長背景,也反應出當時的思潮變動,那是個「由劊子手和詩人聯合統治的年代」。這本書最叫我衝擊的地方是革命的本身竟也是一種浪漫情懷的反射,對未來美好的渴望,激情而赤裸,即使用鮮血去追求也再所不惜,因為我們總相信美好的生活在他方。

 

 海邊的卡夫卡.jpg

海邊的卡夫卡 / 作者:村上春樹

厚厚的兩冊書,八百多頁描寫一個十五歲的青少年追尋自我的過程,故事既寫實又虛幻,就像達利的畫,給人無限想像空間。讀完的時候,感覺心底確實被撞鑿出一個大洞,卻又說不出個所以然,這是我覺得村上春樹的文字最神奇的地方。

 

 

 

 草莓圖騰.jpg

草莓的青春圖騰 / 作者:草莓圖騰

她的文字不是特別流暢,堆堆雜雜的,但故事很精采,對話很犀利,內容也很坦率,闔上書的同時,記憶中那份年少輕狂才有的酸甜滋味,慢慢地從心底流洩出來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olivi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2) 人氣()